10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白金漢宮出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舉行的歡迎晚宴。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10月20日,正在英國出訪的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英國女王互送禮物。習近平贈送給英國女王和菲利普親王的禮物是兩張彭麗媛的音樂專輯。英國女王送給習近平的禮物是一本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送給彭麗媛的是英國德比皇家瓷器廠制作的一對燭臺。為何以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為禮物?相信這與習近平對莎士比亞的喜愛有關(guān)。
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談及莎士比亞及其作品。“凡是過去,皆為序章”(What's past is prologue),20日下午,習近平在英國議會發(fā)表講話時,就引用了莎士比亞的一句話,這句話出自于其戲劇《暴風雨》的第二幕第一場中。我國著名翻譯家朱生豪先生曾將What's past is prologue譯作“以往的一切都只是個開場的引子”。而在著名散文家梁實秋先生的譯本中,這句話則被譯作“以往的只算得是序幕”。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會上他曾談到,“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蒙田、塞萬提斯、莎士比亞等文藝巨人,發(fā)出了新時代的啼聲,開啟了人們的心靈。”
2009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曾同德國總理默克爾一起出席法蘭克福書展開幕式,并致辭說: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讓不同國度的人們知道了中國的孔子、德國的歌德、英國的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重要的作家,他以戲劇聞名于世界,同時,他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1609年,莎士比亞發(fā)表了《十四行詩》,這是他最后一部出版的非戲劇類著作。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大約創(chuàng)作于1590年至1598年之間,其詩作的結(jié)構(gòu)技巧和語言技巧都很高,幾乎每首詩都有獨立的審美價值。詩集共154首,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前126首,獻給一個年輕的貴族,詩人的詩熱烈地歌頌了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們的友情;第二部分為第127首至最后,獻給一位“黑女士”,描寫愛情。其中,以第1首、第2首及第18首流傳較廣。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節(jié)選: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首
(翻譯家 屠岸 譯)
我們要美麗的生命不斷繁殖,
能這樣,美的玫瑰才永不消亡。
既然成熟的東西都不免要謝世,
優(yōu)美的子孫就應當來承繼芬芳:
但是你跟你明亮的眼睛訂了婚,
把自身當柴燒,燒出了眼睛的光彩,
這就在豐收的地方造成了饑饉,
你是跟自己作對,教自己受害。
如今你是世界上鮮艷的珍品,
只有你能夠替燦爛的春天開路,
你卻在自己的花蕾里埋葬了自身,
溫柔的怪物呵,用吝嗇浪費了全部。
可憐這世界吧,世界應得的東西
別讓你和墳墓吞吃到一無所遺!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2首
(散文家 梁實秋 譯)
四十個冬天圍攻你的容顏,
在你美貌平原上挖掘溝壕的時候,
你的青春盛裝,如今被人艷羨,
將變成不值一顧的襤褸破舊;
那時有人要問,你的美貌現(xiàn)在何地,
你青春時代的寶藏都在什么地方,
你若回答說,在你深陷的眼坑里,
那將是自承貪婪,對浪費的贊揚。
拿你的美貌去投資生息豈不更好,
你可這樣回答:“我這孩子多么漂亮,
他將為我結(jié)賬,彌補我的衰老;”
他的美貌和你的是一摸一樣!
這就好像你衰老之后又重新翻造一遍,
你覺得血已冰冷又再度覺得溫暖。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8首
(散文家 朱湘 譯)
我來比你作夏天,好不好
不,你比它更可愛,更溫和:
暮春的嬌花有暴風侵擾,
夏住在人間的時日不多:
有時候天之目亮得太凌人,
他的金容常被云霾掩蔽,
有時因了意外,四季周行,
今天的美明天已不再美麗:
你的永存之夏卻不黃萎,
你的美麗亦將長壽萬年,
你不會死,死神無從夸嘴,
因為你的名字入了詩篇:
一天還有人活著,有眼睛,
你的名字便將于此常新。
(人民網(wǎng)文化頻道)